撰文/黃子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攝影) |
分享自經典TV
一杯茶的代價 茶壺背後的世界
尋常的早晨,你隨手拎起一只立頓茶包放進杯子,注入沸水。沉睡多時的茶葉乍然驚醒,緩緩地舒展自己。不用三秒,茶香四溢。每天,許多嗜茶的台灣人就在泡茶、喝茶的周而復始中,開始全新的一天。
同一時間,印尼爪哇島一個茶園內,波恩摘下一片翠綠的茶葉。天空剛剛亮起來,茶樹上,昨夜冒出來的新芽,抖落了第一顆露珠。波恩穿梭於茶樹之間的狹窄甬道,匆忙間踩過泥地上一株剛綻放好的野菊。這是個好天氣,她無暇欣賞眼前的風景。早上七點至中午十二點是最忙碌的時刻。這時採摘的茶葉新鮮嫩綠,可賣上好價錢。等正午的太陽一曬,茶葉便不值錢了。
在台灣喝茶的你與在印尼採茶的波恩並不認識。聯結你們的,是那只小小的茶包。
其實,盛產紅茶的印尼,與肯亞、印度三地,同為聯合利華(Unilever)旗下茶飲品牌立頓的三大茶葉採買地。立頓自關閉澳洲和越南工廠後,即把重心轉移印尼,在此設立了全球最大的立頓廠。從這裡,立頓茶再銷到世界各地。
茶,是繼水之後,人類最主要的飲料。二○一○年,全球喝掉了三百八十萬噸的茶葉。千百年來,茶的意義已遠遠超過一杯飲料。忙碌的早晨,泡一壺熱茶,喚醒思緒;身心疲憊之時,聞一聞茗香,舒緩疲勞。茶,是深奧的學問、源遠的文化、養生的用藥,也是表達善意友好的社交飲品。
慶幸的是,我們輕易就喝得到一杯熱茶。大多數時候,茶的價格非常大眾化。大賣場上,一個茶包不到一元;台灣到處是提供免費紅茶的餐廳;土耳其不少商店亦有備茶,踏進店內,店家總會先奉上一杯紅茶。
有沒有想過,如此廉價的享受背後,到底如何牽動著全球萬千茶工茶農的命運?從遙遠的茶園到我們的茶杯,茶葉究竟經過怎麼樣的奇異旅程?為了一杯茶的神祕身世,我們來到印尼。
戳破採茶女的浪漫假象
誠如當地人所言,土地廣袤、資源豐饒的印尼,是阿拉應許穆斯林子民的居住地。尤其西爪哇的火山灰土質,加上高原緯度、熱帶雨林氣候,使這片美麗又危險的土地,成為印尼最大茶區,占全國種植總面積七成。
為了趕上農忙時刻,早在凌晨五點,我們已摸黑穿過萬隆(Bandung)沒有路燈的街區。經過無數熟睡的村落、看過錯落有致的農田、躲過迎面而來的馬車,才抵達萬隆南部的產茶重鎮茲威德(Ciwidey)。
面對突然闖進茶園的不速之客,波恩百忙中抽空告訴我,每天五小時的勞動,「可賺一到兩萬印尼盾。」不到新台幣七十元的日薪,得扣除買茶簍和工作服成本。波恩指指身上的全副武裝——長衣長褲、外加兩層塑膠圍裙、斗笠、靴子、手套:「即使層層保護,還是常被樹枝雜草扎傷。」世人對採茶姑娘的浪漫想像,竟如此不堪一擊,「最怕遇到蛇,之前就有同伴被蛇咬傷。」沒有健保卡的茶工,通常只能自己回家敷草藥。
波恩身後的茶簍愈來愈沉。她或許未有知覺身後重擔可能引發背部問題;長期曝露於惡劣氣候和農藥,也可能使她染上呼吸道疾病或傳染病。此刻波恩關心的是:「結束這裡的工作後,我得趕回家種青瓜和花生。」在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茲威德,茶工上午採茶,下午得兼種菜,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茲威德並非特例。根據荷蘭的國際企業研究中心(簡稱SOMO)報告,許多茶工日薪僅一美元左右。攤開茶葉地圖,八大產茶國依序是中國、印度、肯亞、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伊朗和印尼。茶在世界各地的流動和普及,正是由工資微薄的茶工,用飽經風霜的手掌支撐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