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要怎樣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父母陪伴孩子是沒有分大小的!
孩子還小時當父母的要主動觀察孩子的情緒發洩問題,再做進一步關心。
.
而不是跟孩子說:
你再鬧我就不理你.不愛你.把你丟掉.你出去我不會再管理你了!
記住!父母本身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這是anlith30幾年來與孩子互動所發現的!
.
我們都是從0在學習如何當父母,當你願意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年盡量有事好好的與孩子溝通,相信孩子懂事會賺錢時,會用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孝順你的!
.
anlith在網路上看到不錯的影片跟文章
是跟孩子的情緒問題有關
想說整合一下
與粉絲們一起參考學習

分享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MAEgO6MSw

專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而且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的發展。所以,家長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教孩子學會如何管理情緒。 

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方法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裏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么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么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進而更好地管理情緒。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遊戲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態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泄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泄機會宣泄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喂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情緒管理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幹,或者幹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情緒表達的各種面貌都蘊藏著情緒轉化的可能性。消極情緒可以轉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緒發展才有可能;唯有懂得管理情緒的孩子,才能夠成為聽話的孩子。分享自:奇摩知識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嬰幼兒的食物該如何把關才不會過敏


.
最近網路上流傳說嬰幼兒不能吃五種水果
卻被反駁說那是謠言
.

台灣地區的過敏症狀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受到影響的小寶貝也與日俱增,食物的種類成千上萬,其中只有一部分容易引起過敏。

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過敏原)的過度反應情形,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會在外來物侵入時,產生一個發炎的反應,對沒有過敏的一般人而來說,這個反應不會對身體正常的組織產生傷害,但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身體的組織反而成為發炎反應的另一個目標,這就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狀態,也因此引發過敏性疾病。

台灣地區的過敏症狀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受到影響的小寶貝也與日俱增,其實,過敏的發生與小寶貝自己的體質、天氣的溼度與溫度都有關係,此外,有些過敏疾病也與食物有關。


哪些嬰兒是高危險群呢?
如果父親或母親本身有過敏體質,新生嬰兒約有高達2/3的機會也會出現過敏體質,另外,若是嬰兒在6個月前過早接觸副食品,也容易產生過敏體質。

除此之外,新生兒喝牛奶的過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新生兒對牛奶過敏其實蠻常見的,也就是新生兒喝了牛奶後發生軀幹或全身起紅疹子、腹瀉、嘔吐或腹脹等症狀;而且這種症狀不會一喝完牛奶就馬上發生,有的會在當天稍晚發生,甚至會延遲至1~2週才出現過敏症狀。 而對花生過敏的案例則是在歐美比較常見,有些人吃了花生後會產生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發生過敏性的休克,雖然花生過敏較少發生在國內的兒童,但是現在愈來愈多混血兒,對花生過敏的情形還是有可能發生。


在我國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有以下幾類: 
(1)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 
(2) 海產類,如魚、蝦、蟹、海貝、海帶; 
(3) 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洋蔥、蒜、蔥、韭菜、香菜、羊肉; 
(4) 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酒、芥末、姜; 
(5) 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番茄、生花生、生栗子、生核桃、桃、葡萄、 柿子等; 
(6) 某些富含細菌的食物,如死的魚、蝦、蟹,不新鮮的肉類; 
(7) 某些含有真菌的食物,如蘑菇、酒糟、米醋; 
(8) 富含蛋白質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蚌類、魷魚、烏賊; 
(9) 種子類食物,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 
(10 一些外來而不常吃的食物。

防嬰幼兒食物過敏應注意: 
(1) 嬰幼兒出生後,最好用母乳餵養。母乳中含有多種對過敏有制約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及多種抗體,對預防過敏有好處。而且母乳飲食較單純,基本不吃雜品,這對防止嬰幼兒食物過敏也有好處。 
授乳的母親,除注意營養外,最好也不要吃高致敏食物。用牛奶餵養的嬰兒,如出現過敏,應立即停用,改用人乳、羊奶、豆漿、代乳粉等食物。
(2)對未滿週歲的嬰兒,不宜餵養魚、蝦、螃蟹、海味、蘑菇、蔥、蒜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嬰兒在增加新食物時,一定要一樣一樣分開增加。 在每添加一種新食物時,要注意觀察有無過敏性反應,如出疹、瘙癢、嘔吐、腹瀉等,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應停止這種食物一段時間,然後再試用。切忌多種新食物一起添加,而分不清過敏源。 
(3)嬰兒在餵食後,應立即將口角周圍的食物殘液擦乾淨,以防止出現食物殘汁皮膚過敏。

上述網路提問這些食物對1歲以下嬰兒而言,有些是攝取過量且攝取頻率太高所致例如如果吃太多柳橙,可能會引發"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骨頭疾病。
要如何了解嬰兒對那些食物過敏,可做抽血或過敏原反應測試。
分享自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久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