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仲夏夜府城古蹟---西市場


台南府城古蹟---西市場



西市場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臺南市的市定古蹟。

昔日曾為南臺灣最大的市場,但現已沒落,不過目前內部仍有店家在營業。
而在西市場旁邊,有新建的「淺草青春新天地」。該建築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

台灣日治時期初期,由於日本方面認為臺灣的傳統市場衛生不佳,便開始建設新式市場。

而臺南市的西市場最初建於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位在西門町,當時是南臺灣最大的市場,有數十個攤位販賣著各種雜貨與新鮮貨品,而那時的臺南人對其俗稱為「大菜市」。而到了大正九年(1920年)時,由於西市場因風災損毀,便予以重建,當時的西市場佔地有3871坪,設有通往灣里以運輸市郊蔬菜過來販售的輕便鐵道。
後來到了昭和八年(1933年),日本人為了促進「臺南銀座」末廣町「銀座通」(今中正路)一帶的商業活動,便在西市場外的噴水池周圍建造了41間販售日常用品的店鋪,稱為「淺草商場」。

二次大戰後,西市場曾繼續風光一陣子,但現在已經沒落。

西市場的建築特色
西市場在興建當時為全台灣最華麗的市場建築,有著設置了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入口上有圓山牆,但屋頂今已不存。
昭和年間所建之商場是以鋼筋混擬土為材料,柱樑外露,留存部分仍保留了一些昔日風采。
在過去,西市場一共有97個攤位,分別是6攤蔬菜、26攤魚肉、18攤鳥獸類、14攤雜貨、12攤飲食,另外還有其他類21攤,與土地面積相似卻只有27攤的東市場相比,可見當時商業活動的旺盛。

目前該建築由於環境管理有待加強,急需重新整理。


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