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網路行銷的世界裡,「內容行銷」恐怕是最大範圍的一個,定義廣泛,眾說紛紜,只要你的創作有被人看到,基本上你就可以說上幾句,這就跟只要教過男女朋友,就可以聊上幾句兩性話題,或是養育過小孩,就能暢談媽媽經一樣,也因為這樣,內容行銷倒底是什麼?他的界線在哪?實在沒有人敢下定論…但我偏偏要(哥就是任性),我認為內容行銷就是「先播種、後收割」的策略布局,一開始可能沒什麼效,但種下的種子會隨時間熟成,一草一木,叢生直到涵蓋整片樹林。 |
|
|
|
簡單的說,一個行銷漏斗只有三部分:「被看見」、「感興趣」和「購買」,每種行銷方法都或多或少能幫助這三塊,內容行銷很棒的是,他有能力「一路到底」,好的內容讓人信服而掏錢,甚至不覺得「被廣告」,而且病毒式爆發,「這不分享還是人」嗎。 |
|
我們只有兩隻眼睛和24 小時,但資訊時代,大概有兩億種東西要看,永遠也看不完,所以第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看什麼?我的回答是「只看最好的」。假設以全台灣人平均來說,一年會買票進電影院5次應算合理,請回想您過去進電影院看的五部電影是哪些?是不是都是大製作、大明星的強檔大片,那些以世俗眼光來說”最好的”幾部。一年全球大概上映一萬部電影,而我們只看其中五部,這「萬分之五」的機率還只是電影喔,如果把它換成出版品、音樂、傳媒或網路創作,你才知道「被看見」的難度有多高。 |
|
我們為什麼挑這五部電影來看?原因不外乎是: 1. 電視廣告打很大 (企業廣告預算的投入) 2. 朋友說好看 (口碑介紹) 3. 因為他是續集 (累積的力量) 4. 很對我的胃口 (使用者分析) 5. 對明星的崇拜 (意見領袖/代言人的魅力) 6. 被朋友揪 (誤闖的概念) |
|
Attention是稀有資產,若您想「被看見」,可以參考上述電影的作法,有錢打廣告固然很快,但沒錢有沒錢的作法。另外一個觀念,”最好的”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你的東西只要在目標對象(TA)的「可視範圍」內成為最好就夠了,如果政府宣布我們不能看MLB大聯盟比賽,只能看中華職棒,那義大犀牛對中信兄弟就是最好看的比賽了。 |
|
就算在TA的可視範圍內,還是有太多的內容會跟你的競爭,你要如何脫穎而出,你要如何比別人好?而且我們知道人的習慣不容易改變,縱使是閱讀也是一樣,你不能只比別人好一點點,那不夠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鉤癮效應》一書中,作者提及「你的內容必須比別人好九倍以上」才會被看到,但作者並未解釋該如何好九倍以上。還好我自己會解題,如果我們把內容細分為九個面向,而每一個面向我們都比別人好一倍以上,九個面向加總就是好九倍以上了,全面性的、壓倒性的比別人好,自然就能把注意力吸過來,做後續的 洗腦動作。 |
|
哪九個面向你可以自己想看看,怎麼發想?很簡單,內容行銷首先就是要被看到,因此所有可被看到的東西都可以優化,例如你的文案、圖片、影片、企業故事、產品優勢、使用者見證、教學、作品集、企業文化、員工活動、知識分享等,把自己的公司放中間,以九宮格方式開始發想,你的產品可以產生什麼相關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會對潛在客戶帶來什麼價值,換句話說,你先撥下種子(撒下網),用大量、多面向的內容來吸引TA,把漏斗的”進水口”盡可能拉寬,讓更多水湧入,越多人看見,你的內容製作成本就會被攤的越低,然後希望他”一路到底”直接變成付費客戶。 |
|
內容行銷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性的策略,種子長成需要時間,但如果你種得夠多,縱使有幾棵長壞了,還是會有足夠的開花結果,讓你的企業內容之林顯得茂盛,而且寫過的東西不會浪費,他永遠會是你的數位資產,只要持續累積,觀眾會越來越多,最後業績越滾越大。
分享自 暢通電報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