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你知道什麼是悟嗎?

悟到底是何意義
悟境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曾經悟過的人才知道悟是什麼,而悟的方式和悟的程度又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人的根器有利有鈍,修行工夫有淺有深,對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悟境就不會相同。


不過有一個原則可以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開悟。


如果入於與我貪、我瞋、我癡、我慢、我疑等心理相應,再大的神祕經驗,甚至你自認已經過一番驚天動地的改變,也不過是一種稱為「覺受」的境界,而不是證悟。當你發悟的當時,如果有喜不自勝的感受,可能是悟,過後即歸於平淡,與常人無異,所不同的是少了自我中心的貪、瞋、癡、慢、疑等心相。如果悟後還有煩惱,那表示可能是小悟,也可能是未悟。

悟後至少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日,心中時時處於萬里無雲,連日月也不存在的情況下,但並不妨礙世間的一切現象,待人接物跟普通人一般正常,甚至更為謙虛。

現在我要指出
什麼是假的悟境,也可叫作相似悟境:

(一)輕安境不是悟
用打坐、祈禱、讀誦等等方法,都可能體驗到身體舒暢、柔軟、輕鬆、心境開朗歡愉等,然此並不就是悟境。

(二)聰明境不是悟
以修行方法而產生舉一反三、一目十行、辯才滔滔、文思敏捷等,並不就是開悟。

(三)神通境不是悟
神通分為修得和報得兩種。鬼神都有報得的神通,凡夫則能修得神通,包括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等五種。
有神通的外道及鬼神能知過去未來,能神出鬼沒,變無為有,變有為無,能知他人心念。
但是有神通並不就是開悟,甚至與悟境了不相干。
然而通常的情況是,只要某人有些小神通,就往往被當作聖人來崇拜。
其實聖人絕不會時常拿神通來作為教化的工具,經常表現神通的人,多會自詡有高深的悟境,這是不可信的。


聖嚴法師《禪與悟》

什麼是解悟?怎麼樣證悟?淨空法師的解釋


《長水疏》裡面,了法無生,這個了是真的明瞭,是他親證的,知道一切法無生。我們今天­也明瞭了,我們的明瞭不是親證,我們的明瞭是聽說,在佛法裡講叫解悟,不是證悟;法身­菩薩的明瞭是證悟,他真得受用。我們解悟比那個不悟要好得多,解悟是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知道放下,應該要放下,不應該執著。用這個常常來勉勵自己,慢慢在日常生活­當中將一切法看破。知道,真正知道像《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所以要學菩薩,在一切法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可以控制,這種念頭不能有­,不要分別,不要執著。這就是放下煩惱,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解悟對我們幫助很大,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幫助眾生解悟。怎麼樣證悟?證悟你把你所聽到的、聽懂的、聽­明白的,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言行,這叫行;解了之後你真行,行了以後就證­。行是通過實驗,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不實驗你就承認它,這靠不住。通過實驗,行是實驗­,證明佛所講的是真的,經典裡面叫你給它證明,這叫證。不通過實驗,你怎麼能證明它?­所以佛法,確確實實是今天所講的科學的精神,在佛法裡頭圓滿具足,它怎麼不是科學!樣­樣都叫你證明。

  我們現在生活在釋迦牟尼佛凡聖同居土裡面,六道裡頭的人道。
我們學了佛法之後,首先究­竟要把它證明,證明我們六根、六識、六塵,這就是身心世界,證明什麼?

證明它是假有,­不是真有,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我們在這裡求證。現在科學又幫助我們一把,我們以前想­不通的,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明白了,不懷疑了。不懷疑之後就得行,就得真幹,對於外頭­境界真的不執著、不分別。能放下一分,這個執著分別是煩惱,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兩種障礙漸漸的淡薄了,這叫修行的功夫。
如果學了這些東西,講­得頭頭是道,境界上沒轉過來,這不行,這沒有功夫。
沒有功夫的人,李老師以前常說,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就是你還得繼續搞六道輪迴,你還是受業力支配。

六道輪迴全是業­力,善業生三善道,惡業生三惡道,完全是業力,自己做不了主。真正有修行功夫,自己能­做主,為什麼?善惡兩道我都不去。為什麼不去?出不了六道輪迴。

  一般大乘經所說的,都叫豎出,一層一層往上,這樣超越。我們人上面是四王天,四王天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上去是夜摩天,一直到二十八層天,你才超越六道輪迴,這個難!淨土­宗叫橫超,不往上走,從旁邊就走了,叫橫超;橫超快,一了百了。

豎超多難,二十八層天­出去之後,還有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這四法界,這個超越才叫真的超­越了,生到實報莊嚴土。
淨宗橫超,就從人這一道,一出去就是實報莊嚴土,而且條件很簡­單,真信、真願、真肯念佛。


你看信、願、持名四個字,我們就橫超娑婆,就往生淨土了。­

無論哪個法門,沒有淨宗這麼方便、這麼容易,這麼快速、穩當,所以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不是隨便稱呼的。諸佛如來度不了的眾生,統統都交給阿彌­陀佛,佛佛雖然道同,緣不一樣,跟眾生的緣不一樣。

緣為什麼不一樣?在因地上發心不一­樣,彌陀在因地上發心就大,要普度十法界一切眾生。確實我們都沒想到,我們頂多想到家­親眷屬,跟我好的這些朋友,都想到這些,連那些冤親債主沒想到,從來沒想到要度他們。­發心不一樣,所以成佛之後,果報也不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