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台南府城古蹟--小南天有軟身土地公

這張是站在街道的對面拍的


寺廟名稱:小南天福德祠
2012拍於忠義路2段159巷27號

廟址:台南市忠義路二段158巷27號
方位:坐北朝南

  台南府城是台灣開發較早的城市,在境內自然留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蹟,而土地公又是和先民開發最密切的神明,所以在台南市內有很多歷史久遠的土地公廟,如祝三多、小南天,鎮轅境頂土地公廟、總祿境下土地廟等,筆者以「小南天」為例來做介紹。
  小南天草創於南明永曆二十年(康熙五年,西元一六六六年),據傳在明鄭時期「小南天」的匾額,還為明寧靖王的手書(已佚失無從考),台灣為清廷收服後,小南天在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予以重建,是台南府城最早的土地廟之一。
到了雍正初年,巡撫道台吳昌祚再予以修建。
在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二年)時,巡撫道台金溶又再度加以重修。
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小南天因年代久遠,已呈頹落,故由地方人士發動重建重修,並於嘉慶二十三年完工,並改懸「嘉慶乙卯年 小南天」的廟匾。


 

嘉慶年後又歷經大大小小的整修工程,而因曾元福總兵在境內的太平街興建公館,故小南天的土地公也因而升格,加冠晉爵。
民國三年小南天又經過一次大規模整建,到了民國十八年時,因台南街拓寬之故,原建於西定坊巡撫道台左畔的小南天遷建至舊名「蕃薯寮街」的現址,故也有人稱之為蕃薯崎小南天。
民國四十五年,廟祠再度被整修,並迎武聖關聖帝君合祀。
到了民國七十四年,因小南天主體建築已呈頹舊,在經過管理委員會及眾人商議下,決定予以重建,遂於七十四年重建,七十六年安座,七十八年舉行落成大典。



寺廟建築及現況:
  小南天位於忠義路的小巷內,昔時這裏可也是非常熱鬧的市集。改建後的小南天是由三川殿和正殿組合而成,殿前並有雙龍盤柱(圖-24),廟殿以板壁製作,中門繪以加官晉祿,龍虎門則繪以金童玉女,手持芭蕉葉和元寶。

  小南天正祀福德正神,同祀關聖帝君,並配祀有招財童子及進寶童郎,正殿神龕仍採用傳統木雕製作,而本祠祀奉的為「黑面型」的福德正神,因境內住有總兵級人物,故福德正神得以升格,土地爺穿龍袍戴宰相帽,鎮殿的土地爺身長三尺六,合目閉唇,一付老僧入定之狀。

軟身土地公
  殿內還有一尊土地公神像是民國四十五年所雕,為軟身神像,當小南天土地爺出巡時,會請出此神像坐轎繞行境內庇佑眾生。此土地爺也是身穿龍袍,戴宰相帽,手扶袍腰束帶,眉毛、鬚鬍,皆紮以尼龍鬚,削瘦的臉頰,散發一股孤傲的氣質。


小南天有三大百年古物
儘管小南天福德祠,幾經翻修整建,但因其創建年代久遠(距今有三百三十年),故祠中也留有不少古物,可供後世憑弔追思,如廟匾「小南天」為嘉慶己卯年(西元一八一九年)由眾弟子敬立,而根據考證此匾可能為台南文人林朝英所書。


正殿神龕上方「德厚聿隆」為嘉慶戊寅年所立(西元一八一八年),而在小南天壁上有一「蕃薯崎福德爺靈感籤詩」,即俗稱之「籤詩匾」,為嘉慶庚辰年(西元一八二0年)所敬立,和台灣現在一般所用的籤詩有很大的不同,全籤共有二十八首,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另在壁柱上有一道光甲辰年的對聯「福曜常臨名冠諸侯之寶」,「德星長聚爵同五岳之尊」,而將下聯木板翻開,卻發現另一詩句「牽風荇傍帶船窗」為蔣元樞於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所書,只是另聯已不復見了。


在本省還有很多地方的土地廟內,因年代久遠,故留有一些舊物,可作為歷史考證最好的實物,在筆者走訪土地廟時,不時會發現很多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如在台中清水福德祠中筆者就發現牆上掛有「鰲山古地」的匾額,為嘉慶壬申年所立(西元一八一二年),已有一百八十餘年歷史之匾,另有「盛德中央」為光緒甲申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所立,可說為歷史做見證,也為這不甚起眼的土地祠做了歷史價值的詮釋。 
未整修時的門神舊照 資料來自臺南市政府文獻    
軟身之福德正神,軟身指神像四肢關節可活動、拆裝.
資料來自臺南市政府文獻

資料來源 上課講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