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仲夏夜府城古蹟--兌悅門

本文相片是安麗手機隨手拍如要延用必須經過本人同意
石頭公在民國100年重建這是門上的骨董
這塊是兌悅門的古蹟
兌悅門位在 臺南市中西區文賢路、信義街口 
全天開放

兌悅門上可看到石頭公的廟


兌悅門的臺座用咾咕石為材料這是兌悅門的上面
從這裡爬可以到兌悅門上面

傳說中的石頭公廟改建時供奉在一旁的鐵皮屋




這塊看不大清楚的木材也是骨董


兌悅門是昔日台灣府城從小西門延伸到小北門之外城的三座城門之中唯一僅存者
,因位於正西方而以八卦中的「兌」為名,城門橫額提有兌悅門,兌者八卦方位之西方,已應此門為往西。
兌悅門今為國定古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昔日是五條港的新港墘港所在的地方。
這座城門也是現今臺南市所有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的城門。
臺南市另外現存三座城門都已不位於道路之上,小西門的奠坤門/小北門拱乾門,三個城門共築一道堅實的外城,由小西門外繞至小北門主要抵抗海盜的騷擾。

該門是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時增建的城門,為大西門的外城,主要是因為道光十二年(1835年)發生了張炳之役後,為安定民心,而大幅在臺灣各城添加半月城之結果。
咾咕石
於隔年完工。以磚石構建,城基四角建以花崗岩。成高四公尺,厚三公尺,門洞寬三公尺。基座以珊瑚礁又增為咾咕石,所以又名咾咕石城。

日治時期城牆因為闢建道路而拆除原本相連的城牆,不過城門卻保留了下來。戰後周圍被民房所包圍,且一度因年久失修以致城門上被鳥榕所覆蓋,不過現已清除整理。

兌悅門的臺座應是用咾咕石為材料,上面再砌上紅磚、用白灰粉刷,內部則用夯土而成,而在牆角處則有用花崗石來補強。城門的西立面比東立面略高,而且在西立面這邊還設置有垛牆鎗口(東立面無鎗口)。
鳥榕
原本城門有設置門板,但已不知何時遺失

據說當年兌悅門完成之後,因為其門洞看起來像是一把弓,而底下鋪著石板的巷道像是一支箭,兩者合一便是一組蓄勢待發的弓箭,帶有煞氣。而為了化解這股煞氣,便在城門旁供奉一座石獅爺來坐鎮(今尚存於門附近)。
不過另有一說這所謂的「箭煞陣」其實是由兌悅門的彎曲城垣與巷道所作的組合,是五條港的郊商為了對付在安平的洋行而設下要破壞對方風水的陣式(弓箭對準安平射出)。然而由於在安平有漢人買辦知道了這事,便安置了兩尊「石將軍」來鎮煞。這兩尊石將軍原先安置在安平天后宮舊址(今安平西門國小附近),現則安置在安平開臺天后宮左側的將軍殿裡供奉

資料來源上課資訊.部份參考奇摩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