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廟在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晚上沒開
利用早上沒有人時去拍的 |
在廟中有一「和以被物」匾,是在日治時期由信徒捐贈的文物。 |
廟裡還有祭祀著雷公與電母。 |
風神廟是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三級古蹟,是全臺灣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在其對面有同為三級古蹟的接官亭。
該廟是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臺灣道巡道鄂善所建立,就設在臺灣府大西門外面南河港的河道右側、安瀾橋的旁邊。當時的風神廟是一棟四進的建築,其第一進是大門,第二進是官廳,第三進便是風神殿,而第四進是大士殿。是在把原設在赤崁街大井頭的接官亭移到此處後興建,以保佑往來舟楫的行旅安全。
而在這之後臺灣府知府蔣允焄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對風神廟進行了第一次的整修,而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的知府 蔣元樞 則又再次進行整修。
這一次除了對原有建築整修之外蔣元樞還在廟的東側建置公館以讓來臺的官員暫居,並建設石坊以光大這座進出臺灣的門扉。
而在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在大正七年(1918年)進行的市區改正計畫,而導致原本廟後所有的殿舍以及旁邊的公館遭到拆毀。後來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時,當地的士紳集資在原第一進的官廳地點之上重建,將原本供奉在風神殿的神像移到其中供奉,而成今之風神廟。
而在那之後仍進行了幾次整修,目前最後一次是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時進行。
現在的風神廟僅為一間三合院的格局,正殿寬三開間,並附有拜亭。
而在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在大正七年(1918年)進行的市區改正計畫,而導致原本廟後所有的殿舍以及旁邊的公館遭到拆毀。後來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時,當地的士紳集資在原第一進的官廳地點之上重建,將原本供奉在風神殿的神像移到其中供奉,而成今之風神廟。
而在那之後仍進行了幾次整修,目前最後一次是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時進行。
現在的風神廟僅為一間三合院的格局,正殿寬三開間,並附有拜亭。
廟裡主祀風神,在其左邊原陪祀著知府蔣元樞,但神像已失竊;右邊則陪祀著佛祖。
部分資料參考---上課資訊..奇摩知識
相片乃安麗手機隨手拍如要延用請先告知
部分資料參考---上課資訊..奇摩知識
相片乃安麗手機隨手拍如要延用請先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