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府城--祀典武廟的特色

本文所有相片有2012年跟2013年的手機隨手拍

台南府城古蹟---武廟


2013年祀典武廟門外左手邊有個惜字樓幾乎沒有人去注意
安麗也是因為有上相關課程才知道的


祀典武廟左邊巷弄一家早餐店
他們的三明志是碳烤的每天早上都大排長龍
這條巷走進去就是天後宮了
2013祀典武廟前殿的屋頂
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魏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真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士子以文會友之所。
2013祀典武廟後殿的屋頂


全盛時期武廟附近六條街的境廟組成「六和境」,並於廟內設立「六和堂」為聯境辦事處和全城冬防指揮所,地位愈顯重要。日治後,武廟雖不再列入官方祀典,但在人民心中仍維持其崇高地位。
祈求功名的三大步驟之一是拜孔子求智慧,步驟二就是拜文昌求機會,是每到考季的一大盛事,民間一般認為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幫助保佑讀書撰文的神明,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

來到祀典武廟祭祀文昌帝君,擔心漏了哪一個重要步驟嗎?別擔心,只要到服務櫃台添點香油錢,填寫祈求單據,寫明考試項目、應試人資料,跟著指示步驟按部就班祭拜、心誠則靈。祭祀品大多以生菜為主,希望考生能勤奮用功、一舉高中得名,祭拜過的供品一定要帶回家煮給考生吃。

不知道該拜什麼嗎?祭品列表如下,提供給您做參考,例如:芹菜(勤勞、勤奮)、蒜(計算)、蔥(聰明、開智慧、耳聰目明)、菜頭(好彩頭)、發糕、桂花(發貴)、粽子、包子(高中、包中)、竹筍(順利)、油(加油)。






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是因為新美街166號的開基武廟稱為小關帝廟,就規模上對應而得名的。

祀典武廟主祀武聖關公,是臺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明。在靈魂崇拜中,祂是聖哲英烈的一部分;在道教信仰中,屬於天界行政組織中的中央行政神。因而在信仰上祂幾乎是地跨四界:是商業之神;是結義之神;是勇武之神;也是伏魔之神。此外,又涵蓋了儒、釋、道三教,儒教的文衡聖帝,佛教的護法伽藍,道教的協天上帝。

祀典武廟位於台灣台南中西區,為台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相傳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鄭氏王朝所建小型關帝廟(關帝廳)擴建而成,但並無相關文獻證明。不過可確定的是1960年與1717年時該廟已確定存在,並已大修過兩次。

歷史簡介:
相傳祀典武廟建於明永曆年間﹁詳細年代已不可考。史料上記載第一次重修為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西元一六九0年),由臺廈道王效宗主持,依舊址擴建,並於廟後加達禪房。康熙五十五年丙申(西元一七一六年)臺廈道陳濱重修,次年丁酉改建為規模龐大的廟宇。

雍正元年癸卯(西元一七二三年)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因此雍正三年乙已(西元一七三五年)於後殿設三代殿。

兩年後奉旨,春秋祀以太牢,連同五月十三日只為每歲三祭,關帝廟因而晉升「祀典武廟」。乾隆四十二年丁酉(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加以重修,當時的規模是:前有頭門,中為大殿,供奉神像,後加正屋一進。廟門外側有官廳,周圍用圍牆環繞。後右側奉大士。旁祀保生聖田神像。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西元一九0六年)再次重修,工程進行一半時,巧遇日人市街改正,拓寬永福路,祀典武廟因位於道路上,引起拆遷的爭議,最後以道路轉折,只拆除廟左外牆及當廳而解決。

在明鄭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在創建初期清廷 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以前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而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而後祀典武廟成了主祀關公,且晉 升為官方祀典廟宇。

全盛時期武廟附近六條街的境廟組成「六和境」,並於廟內設立「六和堂」為聯境辦事處和全城冬防指揮所。地位愈顯重要。日治後,武廟不再列入官方祀典,也喪失了原有的優勢地位,但在人民心中仍維持其崇高地位。民國72年被列為一級古蹟,開始規劃整修


建造背景
1720年,雍正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民間將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除了宣揚佛教之外,清朝於中國境內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也因此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並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並加設三代殿。
受此影響,當時稱為「大關帝廟」的該廟,改名晉昇為今「祀典武廟」,而該名稱沿用至今。


廟宇特色
經多次整修後,現存廟宇除了內進的觀音廳稍與原來模樣不同之外,該廟大體所呈現為1840年重建後的廟宇模樣。
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特色為八公尺寬,廿公尺寬,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
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飛簷斜頂的山牆,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造型頗為美觀。
而在神明配置上,擁有三進三殿的該武廟,第一進祭祀關公;第二進為祭祀武聖三代祖先(1720年代後加設),第三進則為佛教的觀音菩薩與十八羅漢。
2012年祀典武廟做醮夜拍


除此,後進有祭祀文昌帝君的西社與配置廂房的小花園,並有台灣日治時期所加設的戲台等建物。

因為台灣日治時期後,官方不再於該廟舉行公開祭祀儀式,20世紀後,該廟不若19世紀之前的繁榮,但是仍保持在當地的影響力。


1983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考量其該廟的歷史重要性,特別指定該廟為國定第一級古蹟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加上課資料



相片
2013元月武廟後的石榴

相片
2013年武廟後的烏龜
相片
2013年武廟後的古梅

祀典武廟,坐北朝南,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對永福路,背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立於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般的高度呈起伏的變化,造型非常美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