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新聞一直有人在批評放天燈的事
安麗好奇的上網查了放天燈的原始故事和製作方式
發現材料不對造就許多垃圾的產生
而當地的政府只知道要讓地方繁榮
卻忘記跟商家探討如何改善
才會造就塑膠垃圾到處飛揚的景像
也害慘清理垃圾的環保人員
讓我們來關心了解一下天燈的故事和製作的材質
有時候一直罵..沒有找方法解決確實是錯誤的
天燈的故事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孔明)所創。當初為了傳遞軍情,遂利用熱氣上升原理製作燈盞飄浮於空中,造成錯誤的「星象」資訊,用以欺騙司馬懿大軍。
後逐漸流傳至民間,成為凡人向上天許願祈福的媒介。在上元節放天燈,「上達天聽」,向天官祈福之意。
根據平溪長者所述,天燈的施放傳統始自道光年間,安溪移民陸續到達文山地區開墾。那時有盜匪作亂,騷擾聚落,平溪人只好避難山中,待危機過後,才由留守村中的壯丁以天燈為信號,通知鄉人返家。
後來時局雖安定,放天燈卻保留下來,成為地方民俗。 天燈飄浮的原理與熱氣球相同,都是利用熱空氣之浮力使球體升空。所以只要將球內之空氣加熱,讓球內一部份空氣因受熱膨脹而從球體溢出,此時內部的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充滿熱空氣的球體就能飛起來了。
天燈製作方法
1. 首先做竹框,取一條竹片約二二○公分圍成圓形狀用膠帶綑緊,再用鐵絲交錯於圓圈中心,要注意竹框的平衡感。
2. 將長約四尺寬三點六尺的宣紙四片平放於桌面,裁成天燈狀後,從左邊第二張與第三張接合,再接合第一張與第四張左邊即告完成。接著接合右邊,先從第一張與第二張接合,再接第三張與第四張即完成。
3. 竹框與宣紙結合的部份,得先用雙面膠粘在竹框外側,再與宣紙檢視圖片底部結合。將宣紙拉開而竹框倒著放進去,粘住圓圈的四周,整個天燈即告完成,記得準備冥紙約十二至十五張(壽金)浸泡於煤油中(需二十至三十分鐘),再將冥紙綁在圓圈中心,就可以點火了。
塑膠做的材質不對就是製造垃圾的禍根...政府卻放縱商家這麼做 |
如何施放天燈
施放天燈前,會以墨筆或朱筆在燈上書寫祈願語,如:身體健康、學業進步、生意興隆或心心相印、闔府平安、永浴愛河等,再簽上祈願者姓名。
施放天燈時,最好三人一組,先將所附金紙(壽金)的四邊撕開,然後將天燈底部預留的鐵線穿入金紙中央的小洞纏好,接著將金紙弄散,由兩人提起燈頭四角並抓住底部竹框,其中一人將金紙點燃(浸泡過沙拉油或煤油混合的紙極易點燃)。
當燃燒的熱空氣充滿燈內時,順著上拉的浮力放手,天燈隨即飛升而去。
放天燈不只是平溪鄉民的習俗,也成為平溪國中的驕傲,國中生以能製作精美的天燈為榮,且出師之後還將之推廣到其他縣內學校,教導天燈製作。
過去平溪鄉只是單純以農為主的山城。在日據時代,當煤礦業於此興起後,曾帶來很大的衝擊,原以農為業的鄉民,紛紛投入報酬較高的礦業。之後平溪線鐵路的興築,更使平溪進入發展的蓬勃期。
平溪鐵道興建於大正七年,為台陽礦業修築,大正十三年(1942年)完工通車。火車由侯硐大致沿基隆河畔而行,終點為菁硐坑煤礦,最初為運煤專用。五年以後,平溪線收歸公營,並開始客運業務至今,是目前台鐵僅存的支線客運之一。這條支線的存在和基隆河沿線風景關係「十分」密切。
參考資料
2013奇摩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