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到適合孩子的專心方式: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專心風格」,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指出,有些孩子需要規矩安靜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動來動去比較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在早上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傍晚學習效果奇佳。如果孩子透過聽覺吸收訊息的效果比較好,父母就仔細講述或用關鍵字口訣協助他學習;做功課時,提醒他將題目唸出來。
對視覺較敏銳的孩子,父母儘量用多一點圖形、文字或手勢幫助他理解,寫筆記也是不錯的方式。
有些孩子需要依賴實際體驗,父母就將概念具體化,例如學習重量時,準備三百克和一公斤的物品,讓孩子實際提提看,感受兩者的差異。
2.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
太多作業會造成孩子不知從何開始的困擾,每天不妨花五到十分鐘,檢視要做的功課,列出優先順序,按順序完成。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周育如,從小教女兒列待辦清單,並把清單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在前面打勾,享受一一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清單的另一個作用是,當孩子為了過多訊息感到千頭萬緒時,清單可以協助他回到該做的事情上。
3.將困難工作分段完成:
把看似複雜、冗長的工作切割成很多個容易掌控的過程,可避免讓孩子感覺做功課是沒完沒了的事。從事青少年及兒童諮商工作多年的楊俐容回憶,她觀察二女兒每次寫國語作業,前兩行都非常工整漂亮,第三行開始龍飛鳳舞,便使用「分散練習」的策略,每寫完兩行就鼓勵她,「妳寫得真棒!」讓她休息一下再繼續,或是轉換其他作業。
楊俐容提醒,每段工作間的休息可以喝水、聊天,但不要做堆積木、畫圖這類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活動,以免孩子無法再回到功課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