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府城古蹟--北極殿

安麗前言

本文相片是2012年12月用參加府城散步之旅拍的

因位解說員時間上的問題無法看得很仔細

所以有一部份沒有細看

安麗準備有空會再度深入了解

因為從網路上看到的相片跟我拍回來的確實改變了很多
坦白說台南有很多古蹟整修後幾乎都現代化了

想看到確實的骨董如果沒有開口問廟柱還真無法知道.

北極殿俗稱大上帝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當時的府治(今台南市民權路二段89號),列為二級古蹟。




台南市所有廟最特殊的龍雕

在民權路的北極殿階梯上去右邊的牆壁可以看到

注意看狗的口羊的眼睛陸的角碾捻魚的鬍鬚.蛇的身體.身體上的魚鱗.雞爪.....

不信自己去驗證看看


山川門除了兩側的龍虎堵是近年來新作以外,其餘的都是昔日所保存下來的古蹟,可以仔細的品嘗。
黑色樑柱嵌入壁中,並無一般的雕龍或彩繪,這是北極殿的特色之一。方形拱樑上頭彩繪的美輪美奐,不失大廟的風格。碩大的抱鼓石正面基座刻以象徵進祿與延壽的「鹿」與「鶴」,鼓面椒圖圖飾之外還飾以牡丹來象徵富貴。兩側的門堵上方雕以雙龍;中間金錢窗;下方以回首麒麟飾之,圖文吉祥,樣式古樸,甚是難得。兩側的龍虎堵雖是近年之作,與下方雙獅、雙麒麟的浮雕,雕工細膩、式樣活靈活現亦值得一探。


門神彩繪飾彩繪大師潘麗水之子潘岳雄的精心佳作。
正門以黑色做為底色,一條昇龍作翻天之勢、一條降龍以覆地之威,氣勢凜然、畫工細膩,頗為少見,是一難得的精品之作。
左門繪以秦叔寶與尉遲恭;右門繪以神荼、鬱壘。人物畫作亦得其父(潘麗水)的真傳。


北極殿,傳說是台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創建於明鄭時期,所在位置是府城地勢最高的「鷲嶺」,故有俗諺「上帝廟土今墘,水仙宮簷前。」即生動點出了北極殿的「地位」非比一般。
此外,傳說陳永華成立天地會,從事反清復明的工作,表面上以崇奉玄天上帝為名,實際上以上帝廟為址來聯絡會友,發展組織。因此,玄天上帝信仰會在台灣如此普遍,與天地會不無關聯。


明寧靖王在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所書之「威靈赫奕」匾,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古匾

在民權路的北極殿內
北極殿收藏很多歷代以來的匾額與碑銘,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寧靖王朱術桂於永曆二十三年(1669)所頒的「威靈赫奕」匾,它是目前台灣僅存的明朝匾額;也是年代最古老的匾額。 

另外正殿還有一方康熙五十二年(1712)台廈道陳璸所獻的「辰居星拱」匾,也是難得的古匾。後殿嘉慶十五(1810)陳琇所獻的「鷲嶺」亦是遠近馳名。 粉絲們如果經過可以進去看看




玄天上帝原名「玄武」,位於北方屬水,色黑。玄天上帝信仰最初原為北極星的自然崇拜,之後被賦予各種神歷傳說,而成為廣受人們崇信的航海神、水神、小兒保護神及屠宰業的守護神。
傳入台灣時間早,再加上政治力推波助瀾下玄天上帝在台灣的信仰相當普遍。
傳說明太祖開國與明成祖靖難之役時,都曾經得到玄天上帝的庇佑相助,明朝皇室便將玄天上帝奉為政權的守護神,於是玄天上帝成為明朝朝野最主要的信仰。因此,鄭成功1661年入台後,見安平一帶地理形勢酷似龜蛇盤繞,有如玄天上帝坐鎮般,以為得到神的指示,於是在台灣廣建玄天上帝廟,「以為此邦之鎮」。
入清之後,清朝廷為消除百姓思明之念,把玄天上帝的玄武圖像(龜蛇交纏)轉化成腳踏龜蛇的造型,神話成「剖腹淨體,胃(龜)腸(蛇)橫流」,終至修道成佛的屠夫,而將玄天上帝貶低成屠宰業的守護神。刻意壓抑玄天上帝的信仰,但民間信仰依然普遍虔誠。


韋馱與地藏菩薩



俗諺「上帝廟坅墘,水仙宮簷前」,將西區昔日近海的水仙宮廟簷與北極殿的台基高度相提並論,即生動點出了北極殿「地位」之不同凡俗。北極殿,傳說是台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創建於明鄭時代,所在的位置是府城地勢最高的鷲嶺,北極殿主祀的神祇玄天上帝,曾是臺灣明鄭時期最重要的信仰,其神明造形及廟宇建築都有特殊之處。

 

陳璸(1656~1718),字文煥,號眉川,廣東海康縣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十九歲才中進士,康熙四十一年(1702)任台灣縣知縣,後再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台廈道掌管全台政經軍事,並重修編定台灣府志。因頗有政績,任滿後高升至湖南巡撫兼閩浙總督,並於任內去世。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清端。是一位知名的清官。

清初台灣在民田以外,有所謂的「官田」期租賃收入系歸文武官員所有,陳璸當時為台廈兵備道,按例應得銀三萬兩,這對年俸僅六十二兩,實為極大的收入,但他認為利在官,而害在民,遂予以廢除。
陳璸死後,康熙親口讚賞陳璸道:「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如伊者朕實未見;既從古清官,亦未見有如伊者。」


正殿後方地藏王神龕旁邊有一口古鐘,是道光十七年(1837)府城大鹽商吳尚新等所獻。此鐘遠至姑蘇鑄造,鐘鈕上鑄有「蒲牢」(龍之九子之一),鐘身刻有銘文「帝道遐昌,皇圖鞏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八方寧靜,千祥雲集,以祈國泰民安。」與正殿神案上的石香爐也是同年由吳尚新所獻。






周公與桃花女在民間流傳已久,在這些流傳的故事中,主要描述玄天上帝在修練時,曾用戒刀剖腹洗腸,並將戒刀丟棄。經日月精華的冶練後,戒刀修練成陽體,刀鞘修練成陰體,並各自化為人形。數百年後,王母娘娘詔刀鞘上天管理瑤池桃園;而太上老君則任戒刀為其童子。後來戒刀私自下凡,降生商朝士大夫家,取名周乾,後襲父職,人稱周公。桃花仙子奉玉旨下凡擒拿,生於任太公家,名為桃花女。後來兩人相遇而衍生一連串的「桃花女鬥周公」的民間故事。玄天上帝就命龜蛇二將召二人晉見,賜與二人金丹,令二人一起鎮守武當山真武廟,成了玄天上帝除了康趙二元帥之後,另一貼身護法神將。



後殿原為九九登高休息之處,前清時巡道與知府於重陽節在此設宴會請耆老,飲菊茶,賞菊花。至今每逢九月九日,該殿仍會提供菊花茶、點心,以延續自古以來的傳統。
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兩側有「周公」與「桃花女」的大型神像。兩側牆上立有十八羅漢的雕像,各個神采不同:或勇猛降妖、或低頭沉思、或慈目布施、或神閒氣定…………..可以慢慢比較欣賞

北極殿的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1625年荷蘭人在大井頭以東的地方開設一條可以並行六輛馬車的「普羅民遮街」,街上高點處設置「醫館」。明永曆十五年(1661)四月,鄭成功從禾寮港登陸,即佔領此處充做救護站。隔年,荷蘭人退出台灣。 


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恭迎國姓爺大帳所祀玄天上帝軟身聖像入廟鎮殿,並將其改建成寺廟,命名為「大上帝廟」。成為明鄭時代所建「以為此邦之鎮」規模最大,創建最早的官建廟宇。


入清之後,康熙年間,大上帝廟分別由官民發動兩次重修,廟貌更是規制巍峨高聳甲於他廟。


乾隆末年,來自福建福寧的桐山營班兵開始以大上帝廟為來台登陸或離台待渡的據點。雖然多數班兵也祀奉玄天上帝,但長期據住廟內終非良策。於是在嘉慶九年(1804),由里民與桐山營班兵共同捐資於廟後建「桐山營公寓」(即今後殿與兩廂)供營兵居住。為避免營兵長期佔住或逕據為私有,道光十七年(1837)桐山營頭目與廟方董事、里民街眾共同簽署一份公約,以杜絕爭端,並在次年立碑為證,今存兩方古碑嵌於前殿壁面上。咸豐四年(1854)陳有裕等人重修,更名為「北極殿」。


日治時期,為拓寬道路,拆除了廟埕及前殿部分屋宇;光復後,民國五十三年,再因拓寬道路,前殿又被拆除了大半,便成了今日緊臨街道、建有騎樓的面貌。

主要故事來源參考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