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用另一種角度看赤崁樓的人文景觀

安麗以被導覽的經驗認為
導覽員如果遇到喜歡拍照的客人
應該盡可能把古蹟內的建築藝術來源稍微解說一下
至於歷史故事取重點介紹
坦白說行程很滿的人不喜歡聽太長的歷史故事......



以下內容有上課講義資訊  有親身體驗解說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荷蘭人所建。

早期漢人稱荷人為紅毛,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或番仔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建於西元1650年,其建材據說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遮城,係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後所興建的。

在鄭成功攻佔台灣以後,曾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台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具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石龜御碑贔: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變,清將福康安率軍來臺鎮壓;事平,乾隆賜旌功御碑九座,其中四座滿文,四座漢文,一座滿漢文合刻,現置海神廟臺基南側。

石馬:原是臺南縣永康鄉洲仔尾前清雲騎尉鄭其仁墓前石彫,現置文昌閣臺基下,普羅民遮城舊堡門之前。
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文昌閣前的石馬後方有一個門洞,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





石碑:該園收藏石碑頗多,總計二十餘件,有營造畫、禁令、修橋、造路、旌表、墓道、修祠廟等碑記。現置海神、文昌兩樓臺西側壁成列。
位於赤嵌樓右前方,仍保留「蓬壺書院」遺跡,目前僅存門廳。「蓬壺書院」原名「引心文社」,本在檨仔林街的白蓮教齋堂內,設立於清嘉慶15年(西元1810年);後遷往柱仔行街的呂祖廟內,距離孔廟泮宮坊不遠。

  光緒12年(西元1886年),臺灣知縣沈受謙為提倡文教,在赤嵌樓北側購地,並利用已毀的普羅民遮城堡殘基,興建書院,其中包括有門廳、講堂、文昌閣、五子祠(祀朱熹、程頤、程顥、張載、周敦頤5位宋儒)等建築。而將位於今開山路的「引心書院」遷來此地,並更名為「蓬壺」,成為極具規模的書院,是屬於官民倡建,與海東、崇文兩書院,合稱「府城三大書院」。

  蓬壺書院歷經遷徙、地震毀損及重新修復等重大改變,幾經滄桑,講堂、五子祠先後倒塌,即成今日面貌;也是臺南市清代所建書院中,唯一留存至今之遺跡,如今整座書院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門廳,與現在被劃為赤嵌樓建築的文昌閣供人憑弔了。至今文昌閣上還有一尊魁星爺的神像,每逢考季,神案總是擺滿了考生的准考證,大約是府城各廟中最興旺的一座。聽說魁星爺手中的毛筆十分靈驗,有一陣子經常失竊,讓市府管理單位飽受困擾。 

  蓬壺書院門廳為典型閩南建築型式,兩邊間的綠釉花窗搭配「斗子砌」的紅磚牆,顯得極為古雅。知縣沈受謙所題「蓬壺書院」門匾,筆法力道俱佳;「雲路」、「立處」、「霄窺」、「鵬程」等垛匾,則含蓄透露書院中人寒窗苦讀,期望一舉成名的心情。



縣署石鼓:縣署為清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栴所建,石鼓成於是時,現置海神廟前庭。

技勇石:清代考選武童用物,私家練武亦用之。該園現存四件,與石駝同列。

石栳:清代商郊所用之標準容量器。該園現存二件,與石駝同列。

石臼:清乾隆四十二年,軍工廠鼎建時所置,為擣製油灰之用具。現與石駝同列。

石駝:清代官定及商郊所有之標準重量石,該園現存十餘件,置文昌、海神兩樓臺基前走道之側成列。

歷經明、清、日據時期,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後因民變的破壞及疏於管理而日漸頹圮,原本荷式建築的主體也加上了中國式的建築,一度上面還祭祀了觀世音菩薩等神明。日治時期,改為陸軍衛戍醫院,也陸續展開修建及整修,光復後,將木製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將主要入口改向,而成為今日的模樣。


目前赤崁樓分三層,樓上以磚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樓上飛簷雕欄,赤崁城樓下有九隻大石龜各負丈餘的石碑,是乾隆親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

赤崁樓還擁有廣闊的庭園,除了可供遊人散步以外,庭園中也擺設了多項歷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御龜碑,馱著碑的其實並非龜,而是龍九個兒子之一,名為『贔屭』,傳說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




洗手間

柳樹

牆壁的原樣
此城係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臺,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從荷蘭人據台時期便是行政中心,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赤崁夕照」即是當時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


石獅:清光緒十二年,沈受謙建文昌閣,同時置石獅十二於石欄上,現仍在原位。


後棟是成功國小



















這個古井有許多傳說其時那只是一口井而已
傳說就像現代的八卦新聞  不要太相信


海神廟與文昌閣建築外觀都是華麗的「歇山重簷頂」,屋頂簷角極長,向外的起翹弧度相當優美,尾端「鯉魚翻躍」的藻飾,口吐水波,捲捲外湧,構成一幅生動活潑的圖騰。












  目前赤崁樓的陳列室只有三間,除了圖片、模型、說明文外,別無他物。海神廟一樓的兩邊牆壁上展示清代統治臺灣之圖片,並陳列了古代臺灣與內地海上交通模型圖、臺灣大陸古今地形變化模型圖,以及早期大型船隻模型,有漢族樓船、廣船、南京船、蒙衝船等。

  文昌閣一樓除了陳列普羅民遮城復建模型外,展覽櫃內設置了許多說明文字,有赤崁樓史略、古物介紹圖說、臺灣古地圖、鄭成功光復臺灣與荷締約條款書等有關館史、荷據、明鄭等時代之文物資料。二樓中,典祀魁星,說明文有清代臺灣科舉與臺南名進士簡介,並書文人雅士登樓題詩之遺蹟。

保留原始的建築



今日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簷的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崁樓的標記,








假日總是會有藝術家來這裡做各種表演

聽盲人的演奏令人動容



看到這一幕會想到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仲夏夜府城**  今年有入圍金鐘獎  該片的美術有得獎


學者說當時留下的故事是真是假沒人知道
網路上流傳的故事看看就好
一卻都是歷史留下來的故事
有些確實無法考據



地址: 台南市中區民族路212號 電話: 220-5647

門票: 全票50 軍公教40 半票25  開放時間: 每天8:30~2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